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
妇幼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
妇幼健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为促进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经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审议,湖南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成立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妇幼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并定于6月14日在长沙留芳宾馆召开成立大会。湖南省卫生厅龙开超副厅长、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李桂源会长、湘雅医院肖平书记、科学技术协会工作部杜金珉部长、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办代礼研究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易致远秘书长、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盛小奇院长、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王华副院长出席了本次会议,14个市州及部分县市区的分管保健副院长、保健部主任等111名参会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肖平书记主持会议,杜金珉部长宣读关于同意成立湖南省健康管理委员会妇幼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批复,其挂靠单位为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盛小奇院长就妇幼健康专业委员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三点计划:一是搞好学术建设。在当前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和“单独二孩”政策的大好机遇下,妇幼保健机构应该在学术方面更上一层楼。二是搞好组织建设,做好组织管理。三是做好制度建设。在学会章程的指导下,做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完成。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把妇幼健康专业委员会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团队。易致远秘书长宣读妇幼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盛小奇,副主任委员为李劼、方小玲、尹飞、肖政辉、王华、杜其云,常务委员为李博、曾淑贤,委员为王益超、邹颖等总共70位。龙开超厅长首先代表卫生厅祝贺委员会的成立,第二感谢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对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的贡献,第三希望妇幼健康管理学会从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管理体制等方面做出有别于其他学会的成绩。李桂源会长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妇幼健康专业委员会的成立,顺应了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比如“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出台、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所增长,剖宫产率持续增高,母乳喂养率降低,这些难点问题亟待解决等;二是共同打造妇幼健康管理学术品牌,推进我省妇幼健康事业发展。
会议最后,李桂源会长部署了2014年妇幼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任务:一是配合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开展孕前、孕期、新生儿不同阶段的健康管理,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二是开展母乳喂养、母婴健康管理,落实严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推销宣传母乳代用品的规定,达到2015年50%纯母乳喂养的目标;三是积极开展高危孕产妇、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四是参与流动人口妇幼健康管理;五是开展“单独两孩”政策出台后,再生育人群的健康管理;六是做好妇幼信息管理。
(谢冬华 杜其云 供稿)妇幼健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为促进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经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审议,湖南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成立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妇幼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并定于6月14日在长沙留芳宾馆召开成立大会。湖南省卫生厅龙开超副厅长、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李桂源会长、湘雅医院肖平书记、科学技术协会工作部杜金珉部长、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办代礼研究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易致远秘书长、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盛小奇院长、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王华副院长出席了本次会议,14个市州及部分县市区的分管保健副院长、保健部主任等111名参会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肖平书记主持会议,杜金珉部长宣读关于同意成立湖南省健康管理委员会妇幼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批复,其挂靠单位为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盛小奇院长就妇幼健康专业委员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三点计划:一是搞好学术建设。在当前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和“单独二孩”政策的大好机遇下,妇幼保健机构应该在学术方面更上一层楼。二是搞好组织建设,做好组织管理。三是做好制度建设。在学会章程的指导下,做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完成。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把妇幼健康专业委员会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团队。易致远秘书长宣读妇幼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盛小奇,副主任委员为李劼、方小玲、尹飞、肖政辉、王华、杜其云,常务委员为李博、曾淑贤,委员为王益超、邹颖等总共70位。龙开超厅长首先代表卫生厅祝贺委员会的成立,第二感谢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对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的贡献,第三希望妇幼健康管理学会从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管理体制等方面做出有别于其他学会的成绩。李桂源会长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妇幼健康专业委员会的成立,顺应了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比如“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出台、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所增长,剖宫产率持续增高,母乳喂养率降低,这些难点问题亟待解决等;二是共同打造妇幼健康管理学术品牌,推进我省妇幼健康事业发展。
会议最后,李桂源会长部署了2014年妇幼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任务:一是配合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开展孕前、孕期、新生儿不同阶段的健康管理,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二是开展母乳喂养、母婴健康管理,落实严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推销宣传母乳代用品的规定,达到2015年50%纯母乳喂养的目标;三是积极开展高危孕产妇、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四是参与流动人口妇幼健康管理;五是开展“单独两孩”政策出台后,再生育人群的健康管理;六是做好妇幼信息管理。
(谢冬华 杜其云 供稿)